2025年5月22日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可以声称“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如果声称保健功能则是违法的。保健食品可以使用列入目录的中药材为原料,其形态可有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多种形式,有严格的摄入量和特定的食用人群,而普通食品则没有这些要求。针对“保健功能”名称表述及其产品功效评价,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法规来监管。依据2019年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保健食品采用保健功能目录管理;相关目录内容参考2023年8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规定;其功能评价应符合《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3年版)》《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保健食品人群试食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23年版)》等文件规定;这些法规规范了“保健功能”名称表述更加科学严谨,避免与药品的疾病预防、治疗作用混淆,有效地打击了市场上混淆保健食品概念,进行虚假宣传的不法行为。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但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一些不法商家在产品中加入未获批准或不符合标准的药物成分,以增强其功效,从而夸大产品效果,提高市场竞争力来吸引消费者,这类物质统称为“违禁成分”。比如:2024年1月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抽检时发现“每粒坚”“中醫世家壮阳丹”“蚁力神”等12种标注保健食品的产品,均检出含有“西地那非”成分。2024年8月爆出“减肥咖啡”添加违禁成分“西布曲明”相关警方抓获23人。保健食品中的“违禁成分”的非法添加,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法规监管检测层面,国家在《保健食品理化及卫生指标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中“第四部分违禁成分的测定”列出违禁添加物具体成分以及检测方法的参考标准。这些“违禁成分”按其功效分有缓解体力疲劳类/ 提高免疫力类、壮阳类、减肥类、泻下类、辅助降血糖类、改善睡眠类、辅助降血压类、辅助降血脂类、镇痛抗炎类、抗风湿累和止咳平喘类等。其检测方法主要参考国标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补充检验规定”;主要是LCMSMS法。这些品种里缓解疲劳(那非类物质)、致泻类、减肥类、非甾体抗炎类是重点监管的非法添加,但是面对违禁成分的不断翻新,相关监管部门,质检、食药检、第三法、公安以及海关等部门也都在不断推出新的检测方法来应对。
作为全球知名的实验室分析测试产品供应商,岛津致力于提供技术领先的仪器设备及全面可靠的综合方案。因此,特奉上《保健食品中违禁成分非法添加应用文集》,该文集主要分8个章节,按照违禁成分功能分类,主要包括减肥类、泄下类、辅助降脂类、降血糖类、降血压类、缓解疲劳类、抗风湿类、止咳平喘类、解热镇痛类、镇定安神类、植物毒素类、食源性兴奋剂等共计25篇应用方案,供质检、食药检、第三方、公安和海关等单位相关检测人员参考。
本文集仅供有关人员学习交流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