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版修订了通则0722维生素D测定法第一法的校正因子的数据,修改为可以直接采用校正因子F值代入公式计算,不仅可以避免每次同步测定带来的偶然误差,提高测定准确度,而且节省操作步骤,缩短分析时间,减少实际消耗。

据文献资料报道【1】,由于维生素D和前维生素D的同时存在,维生素D总量是以维生素D含量和前维生素D含量之和计算,《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722“维生素D测定法”对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现行药品标准中维生素D含量计算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方法1 仅以维生素D含量作为维生素D总量,不考虑前维生素D的含量
方法2 通则0722,维生素D总量以维生素D与前维生素D含量之和计算,采用了前维生素D校正因子方法计算前维生素D的含量
方法3 维生素D总量以维生素D与前维生素D含量之和计算,采用维生素D含量乘以校正因子1.09作为维生素D总量

基于方法1和方法3均存在明显缺陷,只适用于部分情形,标准修订单位联合国内6家实验室对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f2/f1值进行协作测定,统计出前维生素D相对于维生素D的校正因子,用F表示。岛津LC-20A系列液相色谱仪参与了此次该标准的复核测试。

基本流程为,分别精密量取不同体积的浓f1和浓f2、稀f1和稀f2进样测定,分别计算265nm和254nm波长下的前维生素D校正因子F和RSD%。

 

对制备f2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影响因素、酸残留的影响,溶液稳定性及挥发性均进行了考察。将相关实验室所有数据汇总进行统计,254 nm波长下前维生素D2的F值统计值为2.056(n=70),前维生素D3的F值统计值为2.046(n=70);265nm波长下前维生素D2的F值统计值为2.251(n=70),前维生素D3的F值统计值为2.246(n=70)。由此可见,同一波长下的前维生素D2和前维生素D3的F值差异不大,所以,为了方便使用,取小数点后两位,前维生素D2和前维生素D3使用相同的F值,即254nm下前维生素D相对校正因子按2.05计,265nm下前维生素D相对校正因子按2.25计。

虽然本次通则0722没有修订其他方法,但是目前业内对于第四法二维色谱法关注度较高。岛津将原LC-20中心切割二维系统已升级至LC-40的中心切割二维分析系统,参照药典四部通则“0722维生素D测定法 第四法”,使用基于LC-40搭建的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建立了维生素D制剂中维生素D的测定方法。系统适应性结果和重复性测试结果均满足药典要求,可有效应对相关分析需要。

 

岛津成功利用SFC-LC/LCMS二维联用技术将超临界流体色谱仪(SFC)与反相液相色谱仪组合成二维柱切换系统,实现了油脂中脂溶性成分的在线净化和反相分离。对于含有复杂基质和杂质的油脂样品,只需使用正相溶剂简单稀释后,可直接注入到该系统进行样品的在线净化和分离,实现了维生素D滴剂的快速自动化分析。可为相关企业质控提供参考。

 

 

 

1】施洁明,王珵,张立雯,等.前维生素D相对校正因子的研究及测定.中国药品标准[J],2024,25(2):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