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体修订概述中重点解析了四部凡例和通则0251药用辅料关于残留溶剂和元素杂质的修订情况。通则0251明确提出,药用辅料残留溶剂和元素杂质的控制应参照相关通则(通则0861和通则0862)和ICH的要求,根据药用辅料的生产工艺和拟应用的制剂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相应控制,以确保药用辅料的质量、安全及功能满足制剂的需要。基于风险评估确定需要在标准中列入检查项的,应采用适宜的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检测。不论《中国药典》药用辅料品种正文中设置残留溶剂和元素杂质项目与否,药用辅料均应符合所关联制剂的要求。

据最新的文献【1】报道,USP的500余个辅料各论中约50个仍有设置残留溶剂相关检查项目,规定具体的测定方法。EP约有30余个辅料各论收载了残留溶剂相关检查项,JP18只有9个辅料各论收载了残留溶剂相关检查项。主要控制的溶剂有苯、二氧六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丁醇等)、丙酮、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目前中国药典各论收载残留溶剂相关检查项的情况如下表,供参考。

● 岛津解决方案及典型案例

残留溶剂分析/鉴定

◆ 气相色谱仪(GC-2014C、GC-2010pro、GC-2030、GC-2050)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2050、GCMS-2020NX)

◆ HS顶空产品(HS-10系列、HS-20系列)

◆ 液相色谱仪(LC-2050/2060、LC-40系列、IC-16离子色谱系统)

 

● 典型案例1-【明胶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及氯乙醇的测定】

2025年版《中国药典》修订了明胶空心胶囊、肠溶明胶空心胶囊的标准,将原标准中环氧乙烷和氯乙醇的两个气相色谱方法修订为一个气相色谱方法同时测定。岛津公司根据标准要求进行了复现。

<分析条件>:

仪器:岛津GC-2030搭配AOC-6000 Plus(三维一体进样器)
色谱柱:SH-I-624Sil MS(30 m,0.25mm×1.4μm;P/N:221-75962-30)
顶空条件:平衡温度90 ℃,时间15min
升温程序:温度40℃,保持3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300℃,保持4min
载气:He(灵敏度高)
分流模式:分流(9:1)
进样量:1000µL
进样口温度:200℃
控制模式:恒线速度(25.2cm/s)
检测器:FID,温度:300℃


<测定结果>:

结果显示,两峰峰形良好,且单针出峰时间在30min内,满足客户要求,以上结果供用户参考。

● 典型案例2-【聚山梨酯20中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分析】

2025年版《中国药典》修订了聚山梨酯系列辅料的标准,由于引入乙二醇、二甘醇的风险小,故删除乙二醇和二甘醇检查项,将其放在标示项下,以引导企业加强生产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产品批间差异,考虑到各国药典均未设置醛类杂质检查项,删除“甲醛和乙醛”检查项,将其放在标示项下。提醒辅料生产企业与制剂企业予以关注。

<溶液制备>:按药典分析条件,对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进行HS-GC分析。

<分析条件>:

仪器:岛津GC-2030搭配AOC-6000 Plus(三维一体进样器)
色谱柱:SH-1(30m×0.32mm×1μm;P/N:227-75725-30)
顶空条件:平衡温度70 ℃,时间45min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 35℃,维持 5 min,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180℃,再以每分钟30℃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5分钟
载气:He(灵敏度高)
分流模式:分流(10:1)
进样量:800 µL
进样口温度:150 ℃
控制模式:恒线速度(30cm/s)
检测器:FID,温度:250℃


<测定结果>:

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

对照溶液

供试品溶液

结果表面:灵敏度溶液中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信噪比大于10,乙醛峰和环氧乙烷峰的分离度大于2.0,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重现性良好,满足检测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昱,伍伟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用辅料标准与ICH Q3C协调实施策略研究[J].医药导报,2025,44(2):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