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功能性相关指标<分子与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是药用辅料重要的功能性指标之一。2025年版《中国药典》指导原则9601提到的25个类别中有9类均涉及该指标的研究,黏合剂,表面活性剂、助悬剂/增稠剂、保湿剂、冻干保护剂、压敏胶黏剂、硬化剂、增溶剂、抑菌剂等。尤其是聚合物类药用辅料,该指标对与辅料的溶解性能、机械性能、流变性能等多种性质密切相关。

药用辅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端基分析法、黏度法、场流分离法和分子排阻色谱(SEC)法等。传统的端基分析法、黏度法、场流分离法均受相对分子质量测试范围和相对分子质量类型的限制,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SEC是一种基于体积排阻分离的新型液相色谱技术,由于其分离效率高、准确度高、操作简单且易于自动化,已逐渐成为测定聚合物药用辅料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有效手段。药典已收载的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聚乙二醇类有平均分子量检查项,聚葡萄糖有分子量检查项,另外,聚乙二醇类的标示项要求了进行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检测,推荐的是SEC法。

以聚乙二醇4000为例,药典检查项平均分子量采用的是端基分析法(化学法),【标示】应标明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系数的标示值。(可按下述测定方法测定):分别称取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7000、聚乙二醇10000分子量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称取样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分子排阻色谱法(通则0514)测定,采用适宜分离范围的凝胶色谱柱,以0.1mol/L硝酸钠溶液(含0.02%抑菌剂)为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柱温35℃,取对照品溶液各10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由GPC软件计算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得小于0.99。取供试品溶液100μl,同法测定,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供试品的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供试品的重均分子量应为标示值的90%~110%,分布系数应为产品标示值的90%-110%。(抑菌剂为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和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

● 岛津解决方案

● 典型应用案例-【聚乙二醇类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

聚乙二醇是由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加成反应生成的一类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分散性、粘结性等,常用于片剂、滴丸剂、软膏剂、胶囊剂等制作中。由于其随着分子量的提高,水溶性、蒸气压、吸水性以及与有机溶剂的溶解度等相应下降,而凝固点、相对密度、闪点和粘度则相应提高,所以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聚乙二醇有着不同的实际应用范围,可作为溶剂、增塑剂、软膏基质、润滑剂等。

目前药典收载的聚乙二醇品种有聚乙二醇300(供注射用)/400(供注射用)400/600/1000/1500/4000/6000等相关标准。

结论:采用岛津GPC系统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系列对照品的线性关系良好,对照品溶液平行测定6次,峰面积和保留时间RSD值均小于0.5%,重复性良好;实际样品测试的重均分子量及分布系数均满足药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