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id: 
345
产品分类图片: 
https://www.shimadzu.com.cn/an/sites/shimadzu.com.cn.an/files/pim/pim_prod_cate_basic/3798/8060nx-1.png

运用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对云南白药的成分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鉴定

云南白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出血和血液疾病治疗的中草药处方,然而其化学成XIII分谱仍然并不明朗。基于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的诊断离子过滤策略和极性定向提取技术,本文提出了一个对云南白药成分进行全面、高效和快速的鉴定的新策略。按照极性从低到高分别选取乙醚、正丁醇和乙醇-水(70:30,体积比)作为萃取溶剂。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一提取溶剂相比,利用不同极性溶剂的协同提取可以有效地增加色谱峰的数目和丰富多级质谱分析中产品离子峰的信息。通过进一步将诊断离子和碎裂途径相匹配,成功鉴定出云南白药中34 种成分。以上研究表明,结合极性定向萃取和诊断离子过滤技术是一种功能强大而且可靠的策略,主要应用于中草药处方中复杂化学物质的全面识别和确定,同时也为其它复杂混合物的化学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

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杂交质谱和诊断离子桥接策略对中草药制剂中非目标成分的全面检测和结构鉴定

目前有很多文献报道中草药制剂组分的鉴定,但大部分均局限于目标组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行的方法通过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来鉴别中草药制剂中非目标组分。本文首次开发了一种简单的程序从实验产生的所有离子中筛选共同的诊断离子。将共享同一种离子(质量偏差<5 mDa)的组分归类为一家族。通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族中出现的桥接组分,所有的家族都连接成一个连贯的网络。这样一个网络的优点是,一旦有一部分结构得到鉴定,其他化合物的结构可根据其诊断离子进行有效的推断。具有诊断离子的化合物的结构可以作为“前体离子”用于选择包含与主数据库相应的诊断离子亚结构的准确候选物。这种策略能够使数据库搜索范围缩小近7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清晰度。运用这种策略,已纳入网络的53个组分中43个已经从所测试的草药制剂中成功鉴定。对于未能用这种策略检测的其于组分,建立了一个互补方法,是通过筛选碎片精确质量差异得出特定化学基团的系列丢失来缩小数据库的搜寻范围。除了未能区分异构体外,结合这两种方法能够成功的识别出检测出的87个峰。本文所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各种混合物如中草药制剂、生物和环境样品中复杂的非目标成分鉴定是普适的。

柴胡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在肝和小肠中的糖苷配基部分的各种氧化和糖苷键水解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完全表征三萜皂苷(SS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采用HPLC-PDA-IT/TOF 比较了灌胃和静脉注释给予途径三萜皂苷后,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中的代谢物。结果显示,除了2 个已知代谢物柴胡次皂甙F 和柴胡F外,还检测出15 个新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SSa 的代谢途径主要是I 相代谢,即:肝脏中甙配基分的水解和单氧化作用、β-糖苷键的水解、以及β-糖苷键和β-岩藻糖苷键的一系列水解后的脱氢,羟基化,羧基化,以及这些步骤在肠道中的糖苷配基部分的组合。SSa 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检测从肾和胆两个途径进行。进而,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动物实验结果可以绘制出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曲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新了SSS的临床前代谢分布数据,这不仅对该化合物的人体代谢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更好的理解皂苷处方的功效和安全性提供了基本的信息。

β-拉帕酮在人肝脏和小肠的体外代谢的代谢途径、酶动力学和代谢反应表型研究

β-拉帕酮(β-Lap)是一种在II 期临床试验中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靶向抗肿瘤候选药物。本研究旨在揭示β-Lap 在人体的肝脏和小肠内的体外代谢的代谢途径、酶动力学和酶异构体。NQO1 基因介导的醌还原和随后的葡萄糖醛酸化是β-Lap在人体内的主要的代谢途径,从人肝S9 孵育中发现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一对还原的β-Lap葡萄糖醛酸苷异构体(M1 和M2)。β-Lap 在人肝S9 的整体代谢清除率分别为4754.90μL/min/mg 蛋白,是人小肠S9 的8.1 倍。为确定UGT 异构体参与了β-Lap 的代谢,进行了重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筛选、相关分析、酶动力学和化学抑制的研究。UGT1A7,UGT1A8,和UGT1A9 是参与M2 形成的主要亚型,而UGT2B7 是参与M1形成的主要亚型,这说明UGTs 参与的还原醌的葡萄苷酸化存在特异选择性。有趣的是,β-Lap 经历了非酶化的双电子还原,为β-Lap 对NQO1 阴性细胞在高浓度和长时间孵育的毒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总之,这项研究有助于对β-Lap 的代谢和抗肿瘤活性有更好的理解。

采用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对大鼠胆汁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

本文报道了使用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IT-TOF)进行准确质量数测定,鉴定抗菌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代谢物。第一步,大鼠单次口服50 mg/kg 的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然后使用HPLC 分离、IT-TOF 分析大鼠胆汁的母体药物和代谢产物。第二步,使用质量亏损过滤技术来发现质谱中的代谢产物,该技术基于已知的质量亏损范围,使得高分辨质谱应用于药物代谢物的检测成为可能。第三步,根据精确质量数差异、母体药物和代谢物的裂解图可以推断出代谢物的结构。结果显示,老鼠胆汁中鉴定出5 个代谢产物,并且所有的代谢产物均为首次报道。

以五味子木脂素为工具药,开发基于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识别中草药同系物的代谢物的研究策略

中药代谢物的研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中药组分复杂、代谢途径多样、以及缺少标准物质,使得该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使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建立了一种对中药组分的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分类的方法平台。本文以五味子木脂素提取液为例,进行了体内和体外代谢研究。体外研究中,5 种五味子木脂素的代谢物被识别并进行了结构鉴定。主要的代谢途径归纳为去甲基化、羟基化、以及同时去甲基化和羟基化。体内研究中,44 种代谢物在大鼠尿液中被检测到。根据体外研究的五味子木脂素的代谢规律,这些代谢物被快速鉴定并进行了有效的分类。羟化代谢被确定是木脂素在大鼠尿液中的主要代谢途径。另外,依据0~12,12~24,和24~36h 收集的尿液样品的相对强度计算雌性和雄性大鼠代谢产物的 “相对累积排泄率”。结果显示:“相对累积排泄率”具有很大的性别差异性。对于大多数代谢产物,雌性大鼠的“相对累积排泄率”明显低于雄性大鼠。总之,目前开发的五味子木脂素的方法学和代谢途径研究将会在中药代谢研究中广泛使用。

基于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一种典型的苯乙醇苷—松果菊苷的级联代谢产物的方法研究

经过多次级联代谢的化合物的鉴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松果菊苷(ECH),一典型的苯乙醇苷,含有多个不稳定的化学键和高反应活性官能团,这些官能团易受降和代谢的多种途径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代谢产物的鉴定十分困难。本文提出了一个全的方法:使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快速识别复杂的、未知的ECH 代谢物。通过“碎片-降解”的比较,快速识别了4 种降解产物;通过比较他们的准分子离子与潜在的前体离子的质量数差异,快速表征了5 种I 相和II 相降解产物的代谢物;通过分析母体化合物和代谢产物之间分子离子质量的差异,鉴定了4 种I 相和II相母体化合物的直接代谢产物。运用多级碎片模式对代谢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本文提供了一种表征复杂代谢物的新途径,可以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代谢物的鉴定。

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在代谢特性研究中的应用:运用MSn信息和准确质量测定对大鼠体内的安妥沙星的代谢物进行快速鉴定

我们在这里描述的是一种运用离子阱(IT)/飞行时间(TOF)杂交质谱对安妥沙星代谢物进行快速鉴定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反相C18 柱上用梯度洗脱分离得到纯化的样品,再以在线IT/TOF 扫描模式检测到安妥沙星及其代谢产物。首先,比较分子量的变化(ΔM),再以分子式预测软件计算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MSn 质谱信息及其诊断碎片离子的准确质量的变化确定生物转化位点,从而鉴定各代谢物的结构。我们运用该方法对安妥沙星的代谢物进行结构鉴定,首次在大鼠体内发现安妥沙星的六个代谢产物。

以LCMS-IT-TOF鉴定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

目的:研究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代谢物。方法:应用LCMS-IT-TOF 和合成的标准品对代谢物进行研究。结果: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代谢成三个产物,M1、M2 和M3。M1 的结构推测为3,4-二氢藤黄酸,M2 和M3 分别确证为10-羟基藤黄酸和9,10-环氧藤黄酸。结论: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主要存在3 个代谢产物。代谢物M1 是首次被报道的,代谢物M2 和M3 的结构通过与标准品的质谱图和色谱保留时间进行比对而得到确证。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