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云南白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出血和血液疾病治疗的中草药处方,然而其化学成XIII分谱仍然并不明朗。基于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的诊断离子过滤策略和极性定向提取技术,本文提出了一个对云南白药成分进行全面、高效和快速的鉴定的新策略。按照极性从低到高分别选取乙醚、正丁醇和乙醇-水(70:30,体积比)作为萃取溶剂。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一提取溶剂相比,利用不同极性溶剂的协同提取可以有效地增加色谱峰的数目和丰富多级质谱分析中产品离子峰的信息。通过进一步将诊断离子和碎裂途径相匹配,成功鉴定出云南白药中34 种成分。以上研究表明,结合极性定向萃取和诊断离子过滤技术是一种功能强大而且可靠的策略,主要应用于中草药处方中复杂化学物质的全面识别和确定,同时也为其它复杂混合物的化学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目前有很多文献报道中草药制剂组分的鉴定,但大部分均局限于目标组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行的方法通过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来鉴别中草药制剂中非目标组分。本文首次开发了一种简单的程序从实验产生的所有离子中筛选共同的诊断离子。将共享同一种离子(质量偏差<5 mDa)的组分归类为一家族。通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族中出现的桥接组分,所有的家族都连接成一个连贯的网络。这样一个网络的优点是,一旦有一部分结构得到鉴定,其他化合物的结构可根据其诊断离子进行有效的推断。具有诊断离子的化合物的结构可以作为“前体离子”用于选择包含与主数据库相应的诊断离子亚结构的准确候选物。这种策略能够使数据库搜索范围缩小近7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清晰度。运用这种策略,已纳入网络的53个组分中43个已经从所测试的草药制剂中成功鉴定。对于未能用这种策略检测的其于组分,建立了一个互补方法,是通过筛选碎片精确质量差异得出特定化学基团的系列丢失来缩小数据库的搜寻范围。除了未能区分异构体外,结合这两种方法能够成功的识别出检测出的87个峰。本文所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各种混合物如中草药制剂、生物和环境样品中复杂的非目标成分鉴定是普适的。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采用微波消解仪消解空心胶囊样品,用ICPE-9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空心胶囊样品中的铬(Cr)含量,结果表明:在0~100u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6,方法检出限为0.07mg/kg,测定下限为0.24mg/kg,加标回收率为102~104%之间。该方法可满足中国药典对空心胶囊中铬分析限值2mg/kg的要求。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本文改进2010年《中国药典》胶囊中铬含量的测定方法,大大缩短了样品前处理的时间。结果表明,在0~12u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5,方法检出限为0.19ug/L,加标回收率为89.6~104.0%之间,该方法可满足药用空心胶囊中微量铬元素的测定。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参考2010年《中国药典》,以硝酸钯为基体改进剂,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胶囊中的铬含量,结果表明,在0~10u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方法检出限为0.16ug/L,加标回收率为91.207~92.35%之间,该方法可满足药用空心胶囊中微量铬元素的测定。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参考2010年《中国药典》,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了中药及中成药中砷的含量,结果表明,两个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砷在0~30ug/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9。检测数据稳定可靠,该方法可满足中药及中成药中微量砷和铜的测定。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已经作为法定方法进入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并规定了丹参药材的铅、镉限量标准。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溶解中药材丹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优化条件下测定了中药材丹参中铅、镉的含量;通过方法学实验测得丹参中铅回收率为106.3%;镉回收率为92.8%。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参考2010年《中国药典》,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了中药中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铅元素在0~30ug/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8ug/L,加标回收率为96.2%;镉元素在0~2ug/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2ug/L,加标回收率为102.0%。该方法可满足中药中微量铅镉元素的测定。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完全表征三萜皂苷(SS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采用HPLC-PDA-IT/TOF 比较了灌胃和静脉注释给予途径三萜皂苷后,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中的代谢物。结果显示,除了2 个已知代谢物柴胡次皂甙F 和柴胡F外,还检测出15 个新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SSa 的代谢途径主要是I 相代谢,即:肝脏中甙配基分的水解和单氧化作用、β-糖苷键的水解、以及β-糖苷键和β-岩藻糖苷键的一系列水解后的脱氢,羟基化,羧基化,以及这些步骤在肠道中的糖苷配基部分的组合。SSa 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检测从肾和胆两个途径进行。进而,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动物实验结果可以绘制出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曲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新了SSS的临床前代谢分布数据,这不仅对该化合物的人体代谢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更好的理解皂苷处方的功效和安全性提供了基本的信息。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1/26/2015 - 21:59 提交
β-拉帕酮(β-Lap)是一种在II 期临床试验中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靶向抗肿瘤候选药物。本研究旨在揭示β-Lap 在人体的肝脏和小肠内的体外代谢的代谢途径、酶动力学和酶异构体。NQO1 基因介导的醌还原和随后的葡萄糖醛酸化是β-Lap在人体内的主要的代谢途径,从人肝S9 孵育中发现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一对还原的β-Lap葡萄糖醛酸苷异构体(M1 和M2)。β-Lap 在人肝S9 的整体代谢清除率分别为4754.90μL/min/mg 蛋白,是人小肠S9 的8.1 倍。为确定UGT 异构体参与了β-Lap 的代谢,进行了重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筛选、相关分析、酶动力学和化学抑制的研究。UGT1A7,UGT1A8,和UGT1A9 是参与M2 形成的主要亚型,而UGT2B7 是参与M1形成的主要亚型,这说明UGTs 参与的还原醌的葡萄苷酸化存在特异选择性。有趣的是,β-Lap 经历了非酶化的双电子还原,为β-Lap 对NQO1 阴性细胞在高浓度和长时间孵育的毒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总之,这项研究有助于对β-Lap 的代谢和抗肿瘤活性有更好的理解。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