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9/14/2018 - 14:33 提交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致死率以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如何有效地对脑卒中进行早期诊断,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寻找脑卒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疾病早期诊断和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发病类型。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与脂质代谢有关。脂质组学是从系统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的脂质,揭示脂质代谢与细胞、器官乃至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目前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分析技术进行脂质组学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文基于SFC-IT-TOF的方法对大鼠脑卒中的脂质组学进行研究,以及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揭示了异甜菊醇钠在治疗脑卒中的可能作用机制。通过对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一共筛选出2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溶血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显著升高,说明了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可能与PLA2以及炎症反应有关。
sys_admin 在 星期三, 07/04/2018 - 21:00 提交
本文使用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曲妥珠单抗的重链和轻链进行分离后,通过电转印方法将凝胶上的样品转移到PVDF膜(聚偏氟乙烯膜)上,应用蛋白质测序仪PPSQ-53A分别测定重链和轻链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结果与理论序列一致,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
sys_admin 在 星期三, 07/04/2018 - 21:00 提交
蛋白质药物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原液(CHO细胞)含有高浓度盐分及蛋白质稳定剂,不能直接用于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本文利用自制脱盐装置对样品进行脱盐处理后应用蛋白质测序仪PPSQ-53A测定N-末端前15个氨基酸的序列,结果与理论序列一致,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表明本方法可以实现对含高浓度盐分的蛋白质类药物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sys_admin 在 星期三, 07/04/2018 - 21:00 提交
目前对于聚合物的解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它可以给出聚合物的质量分布、单体结构等信息。本文使用岛津台式MALDI-TOF-MS,以2,5-二羟基苯甲酸(DHB)为基质,分析聚四氢呋喃聚合物,得到了分子量的分布及单体分子量信息。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09:53 提交
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蛋白质类药物,多由来源于真核生物的培养细胞如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合成。出于这个原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众多翻译后修饰。其中,聚糖的修饰除参与蛋白质的功能调节外,根据其结构的不同,有时还会产生抗原性,因此在生物药品质量相关评价方面备受瞩目。但是,聚糖的评价尚存在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尤其是O-结合型聚糖(O-聚糖),很难用酶将其从蛋白质上完全切除,因此,主要采用肼解反应和β消除反应这两种化学切除方法进行聚糖的切除,但上述方法还存在必须改善的问题。肼解反应过程中需要处理一种爆炸性试剂,必须小心注意,所以操作性不强。而β消除技术由于连续的β消除反应会引发使多糖逐步降解的剥皮反应(peeling reaction)。一般来说,在使用β消除反应分析O-聚糖时,加入还原性试剂的还原性β消除技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释放聚糖的同时还原糖链根部,而不引发连续的β消除反应。但由于该方法会完全还原聚糖的根部,无法在切除糖链后用荧光试剂等进行标记,这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此外,由于聚糖自身的离子化效率不高,使用质谱对该方法获得的样品进行分析时,灵敏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对一种可以结合2-AB或PA等荧光标记试剂而不还原聚糖根部的非还原性β消除/荧光标记技术进行了探索,但未能大幅度抑制连续的β消除反应。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09:52 提交
在制药领域中,最近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语——“生物药品”。另一种说法是生物技术药物,均是指利用基因重组、细胞融合、细胞培养等生物科技研发生产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等。相对于此,传统的药物被称为“小分子药物”,通过化学合成。两者均属于化合物,但与通过化学合成的低分子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更大分子量的特征。2015年,全世界药品销量前10的药剂中,有7种都是生物技术药物。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09:47 提交
"自MS成像技术于二十世纪80年代前半期诞生以来,至今为止不断持续着技术改革,并被广泛运用于以新药研究和代谢产物研究领域为首的众多领域中。如今仍以提升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重现性等为目标,不断进行着技术改良。同时,也开发出多种离子化所需的基质,如何从这些基质中选出适用于检测目标化合物的基质成为重点。"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09:43 提交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不仅能阐明药效药理学机制,从毒性评价的观点出发也能带来重要的信息。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 ARG)和荧光染料的方法,但ARG的费用十分昂贵,若将荧光剂作为标记试剂使用又可能会对药代动力学造成影响。于是,近年来,作为非标记检测候选化合物局部信息的方法,MS成像的分析技术备受瞩目。本方法不仅能在不进行标记的情况下进行各种物质的成像分析,还能在同一切片上同时进行原药和代谢物的检测,为新药研发带来突破。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08:54 提交
成像质谱分析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中。由于毛发增长时会极微量地吸收当时所摄取的药物,因此,毛发作为记录药物使用履历的“磁带”式的样本备受关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LCMS等对从毛发中提取的药物进行分析。但是因提取操作的原因导致毛发中药物分布信息损失。如果能进行毛发纵轴方向截面的成像质谱分析,则可实现观察伴随毛发生长药物分布的变化情况、即实现药物使用履历的可视化。这项技术有望在法医学、临床医学、用药管理以及科学搜查等领域进行应用。
sys_admin 在 星期一, 04/16/2018 - 11:00 提交
为了分析小鼠IgG抗体N-末端氨基酸序列,本文使用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小鼠IgG抗体的重链和轻链进行分离,使用电转印方法将SDS-PAGE膜上的样品转移到PPSQ使用的PVDF膜上,应用PPSQ分析IgG抗体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其结果与理论序列结果一致,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