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超级检索
按资料类型
筛选条件 :
展示 81 - 90 条
共5628条参考GB/T 43098.2-2023《水处理剂分析方法 第2部分:砷、汞、镉、铬、铅、镍、铜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采用岛津ICPMS建立了水处理剂中砷、汞、镉、铬、铅、镍、铜的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86~0.99997,方法检出限为0.003~0.06 μg/g,加标回收率为90.3%~110%,高含量的元素稀释不同倍数后测定比较,以考察基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稀释不同倍数后测定结果稀释误差范围为0.74%~1.52%。该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可快速分析水处理剂中多元素的含量。
2025年6月23日
- 应用文章
- HTML
参考GB 5009.268-20X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通过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了紫菜中29种元素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以对多元素含量进行同时测定。各元素加标回收率在89.7%~108%之间,回收率良好。加标样品的RSD≤3%(n=3),测试结果稳定。
2025年6月23日
- 应用文章
- HTML
本文采用岛津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TQ8050 NX结合AOC-6000多功能自动进样器顶空进样模式,利用Off-Flavor异味数据库建立了150种异味成分的检测方法。对8个品牌的文胸布料、压胶、海绵、成品,棉衬空白及阴性样品共计23份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39种异味成分。经Labsolution insight 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采用Metaboanalyst数据分析平台,对空白阴性样品组及阳性样品组进行主成分、火山图、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及韦恩图分析,筛选出了11个文胸及其原材料中需重点关注的异味化合物,有利于文胸产品进一步的异味溯源研究。
2025年6月23日
- 应用文章
- HTML
本文采用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TQ8050 NX结合代谢物数据库,建立了467种代谢物的MRM分析方法。用此方法分析对照组、纳米剂型施药组和常规剂型(乳油)施药组的水稻植株,共检出136个代谢物衍生产物。在水稻样品制备前加入核糖醇为内标,方便快捷获得鉴定代谢物的半定量结果。数据分析表明,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可以区分对照、纳米剂型施药和乳油剂型施药样品,并筛选出样品间差异贡献VIP>1且 p值<0.05的30个差异代谢物,为确定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提供指导,为阐明纳米农药剂型和常规剂型(乳油)农药的不同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2025年6月23日
- 应用文章
- HTML
将高炉渣样品用荧光分析专用压片机按一定条件制备成荧光分析用试样片,用EDX-7200测定各元素荧光强度,以化学方法准确定值的生产工艺相近的样品为校准样,用荧光强度与元素含量的对应关系建立校准曲线,各元素校准曲线线性良好。参考冶金行业标准YB/T 6012—2022《高炉渣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粉末压片法)》对方法的精密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良好。采用化学分析结果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了验证,偏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2025年6月23日
- 应用文章
- HTML
本文参考2025版《中国药典》通则2321<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标准草案公示稿,使用岛津AA-7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测定了中药材白术中铅、镉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4.5%~110%,满足中药材产品重金属检测需求。
2025年6月23日
- 应用文章
- HTML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可以声称“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如果声称保健功能则是违法的。保健食品可以使用列入目录的中药材为原料,其形态可有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多种形式,有严格的摄入量和特定的食用人群,而普通食品则没有这些要求。针对“保健功能”名称表述及其产品功效评价,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法规来监管。依据2019年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保健食品采用保健功能目录管理;相关目录内容参考2023年8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规定;其功能评价应符合《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3年版)》《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保健食品人群试食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23年版)》等文件规定;这些法规规范了“保健功能”名称表述更加科学严谨,避免与药品的疾病预防、治疗作用混淆,有效地打击了市场上混淆保健食品概念,进行虚假宣传的不法行为。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但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一些不法商家在产品中加入未获批准或不符合标准的药物成分,以增强其功效,从而夸大产品效果,提高市场竞争力来吸引消费者,这类物质统称为“违禁成分”。比如:2024年1月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抽检时发现“每粒坚”“中醫世家壮阳丹”“蚁力神”等12种标注保健食品的产品,均检出含有“西地那非”成分。2024年8月爆出“减肥咖啡”添加违禁成分“西布曲明”相关警方抓获23人。保健食品中的“违禁成分”的非法添加,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法规监管检测层面,国家在《保健食品理化及卫生指标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中“第四部分违禁成分的测定”列出违禁添加物具体成分以及检测方法的参考标准。这些“违禁成分”按其功效分有缓解体力疲劳类/ 提高免疫力类、壮阳类、减肥类、泻下类、辅助降血糖类、改善睡眠类、辅助降血压类、辅助降血脂类、镇痛抗炎类、抗风湿累和止咳平喘类等。其检测方法主要参考国标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补充检验规定”;主要是LCMSMS法。这些品种里缓解疲劳(那非类物质)、致泻类、减肥类、非甾体抗炎类是重点监管的非法添加,但是面对违禁成分的不断翻新,相关监管部门,质检、食药检、第三法、公安以及海关等部门也都在不断推出新的检测方法来应对。 作为全球知名的实验室分析测试产品供应商,岛津致力于提供技术领先的仪器设备及全面可靠的综合方案。因此,特奉上《保健食品中违禁成分非法添加应用文集》,该文集主要分8个章节,按照违禁成分功能分类,主要包括减肥类、泄下类、辅助降脂类、降血糖类、降血压类、缓解疲劳类、抗风湿类、止咳平喘类、解热镇痛类、镇定安神类、植物毒素类、食源性兴奋剂等共计25篇应用方案,供质检、食药检、第三方、公安和海关等单位相关检测人员参考。 本文集仅供有关人员学习交流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2025年5月22日
- 应用文章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