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分析检测仪器
新开发的离子聚焦电极可以更有效地将离子导入质谱仪,同时去除中性粒子等各种干扰物, 以减少噪音并提供更稳定的数据。此外,搭载经过改进的加热辅助型 ESI 探针,进一步提高脱溶剂效率,促进多种化合物的电离。
2023年六部委联合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我们对生活中的新污染物日益关注,很多新污染物不仅在环境中迁移和污染,还通过土壤、水源、消费品转移到食品中成为新兴危害因子。
食品中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天然来源、环境因素导致以及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产生三个方面。天然来源的新污染物包括植物或动物自身产生的对人体有明确危害的成分,如动植物毒素。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就是一种天然来源的植物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肝脏具有高毒性,能够引起静脉闭塞性疾病,严重时具有致死作用。食品中比较容易受到污染的是茶叶(花草茶)、蜂蜜、中药等食品。注意:茶叶本身不含有该生物碱,但在生产加工中易带入杂草相关植物引起污染。
2020年12月,欧盟(EU) 2020/2040设定PAs和其氮氧化物(PANOs)在规定食品中的最高含量。其中对于茶叶和调味茶中的限量为150μg/kg,该限量要求计算21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总和。法规于2022年7月1日正式执行。
全氟化合物是当前环境中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包括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磺酸盐(PFOA)等。全氟化合物极难降解,容易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均造成潜在的风险。
HJ 1333-2023《水质 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J 1334-2023《土壤和沉积物 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两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并将在今年7月份正式实施。标准填补了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相关分析方法标准的空白,支撑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及《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监测。
岛津提供离线固相萃取、在线固相萃取、直接进样串联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等一系列全氟化合物特色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在新污染物领域研究中的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由点燃源激活的阻燃剂为用于减少可燃性和延缓燃烧的物质。它们包括添加到塑料、纺织品、表面涂层和涂料等制造材料中的多种化学品。毒理学数据表明,某些有机磷阻燃剂(OPFR)既可能是生殖毒素,也可能具有致癌和神经毒性特性。许多OPFR研究已针对水和空气等环境样本进行了报告。最近,除了食品和消费品外,还进行了有关房屋和办公室等室内环境中的灰尘样本的研究。[1]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进行的暴露评估将TDCPP(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视为可疑致癌物[2]。然而,由于缺乏关于人类暴露于OPFR的流行病学研究,需要进行有关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OPFR的生物监测研究。本应用报告介绍了检测人尿液中9种OPFR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本文参考标准SN/T 4655-2016《出口食品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采用生物惰性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食品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量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非衍生化法,前处理操作简单。生物惰性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可抑制金属吸附,改善峰形,提升灵敏度,降低残留。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在2~500 ng/mL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准确度在92.3%~111.5%之间。该方法定量限为2.5 μg/kg,远低于标准规定的50 μg/kg。
基于全谱二维液相系统与LCMS-8060NX联用,建立了可用于同时分析各种生物样品中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代谢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同时测量417种LogP值介于-10.3~21.9的生物代谢物;各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日内、日间重复性以及良好的线性关系。用不同的生物样品(如血浆、血清、尿液、粪便、精浆和肝脏)进行了适用性测试,发现在所有生物样品中均检测到了208种(417种中的一部分)相同的代谢物。将该方法应用于膀胱癌的病例/对照代谢组学研究中,鉴定出了30种差异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参与了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