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图片: 
英文名: 
application report

气相色谱法测定电子雾化液中的烟碱含量

本文使用Nexis GC-2030建立了测定电子雾化液中烟碱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过甲醇溶解、振荡提取后上机。结果表明,在5~2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烟碱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9,线性良好。以3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仪器检出限为0.386 μg/mL。取浓度为5 μg/mL的标准溶液重复进样6次,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7%,精密度良好。向经过前处理的样品中加入烟碱标准溶液,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6.1%。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为电子雾化液中烟碱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 电子雾化液 烟碱

气相色谱法测定电子雾化液中丙二醇和丙三醇含量

本文使用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0 Pro,建立了电子雾化液中丙二醇和丙三醇含量的检测方法。丙二醇、丙三醇标准曲线在100-2000 m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取浓度为100 mg/L标准溶液连续6次进样,峰面积RSD%小于2%。加标回收率测试中,丙二醇、丙三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和99.4%,完全满足检测的要求。

GC&GCMS法测定电子雾化液中甲醇、乙二醇、二甘醇含量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电子雾化液中甲醇、乙二醇、二甘醇的分析方法,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确证。结果表明,在5~1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线性关系良好。在分流比10:1的进样条件下,甲醇、乙二醇、二甘醇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8、0.63、0.59 mg/L。取浓度为5 mg/L的标准溶液重复进样6次,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5%以下,精密度良好。空白电子雾化液样品,进行浓度为50 mg/kg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5.5~102.0%之间。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为电子雾化液中甲醇、乙二醇、二甘醇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稀土矿物独居石的岛津电子探针分析

独居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副矿物,可以进行地质定年。以独居石为代表的稀土矿物的元素测试在微束分析领域有自身的特点及难点。本文针对稀土矿物独居石的测试难点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使用岛津电子探针定量测试了某独居石矿物颗粒,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测试结果,并通过其中的U、Th、Pb含量的计算得到独居石的矿物年龄。

岛津电子探针仪器状态快速检定方法

本文以国家标准《JJG901 电子探针分析仪检定规程》和《GB/T 15075 电子探针分析仪的检测方法》为指导,根据不同分项的测试方法,并结合岛津电子探针特有的软件功能,实现仪器状态的便捷、快速检定。同时,行文探讨了标准中相对比较落伍的流程和指标,以及待更新的一些方法和规范。

硅酸盐玻璃的岛津电子探针定量分析

本文使用岛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1720依据讨论的检测方法对两类硅酸盐玻璃试样进行了定性谱图的测试解析和微区定量测试,获得了理想的测试结果。针对硅酸盐玻璃的微区成分定量测试难点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加速电压的选择和含有电子束照射敏感的碱金属元素测试等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用于微量D-氨基酸定量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开发

考虑氨基酸的立体结构时,其他包含对映异构体,分别分为L-氨基酸(L-型)和D-氨基酸(D-型)。大多数天然存在的氨基酸都属于L-型,而D-型的功能过去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部分仪器、特别是有微生物参与的发酵食品中包含了D-氨基酸,其食品功能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应用在代谢组学中积累的分析技术,使用高灵敏度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开发了一种新型D-氨基酸分析方法。本文在介绍该方法的同时,介绍了在发酵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微焦X射线CT观察PET塑料瓶的案例

微塑料是指大小为5mm以下的微细塑料。微塑料引发的河流和海洋污染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近年来,对海洋进行了监控调查,获取了世界各国的微塑料分布情况及其他科学问题。另外,也在推进监控调查的标准化工作,旨在比较各国的数据。一般来说,按照样品采集、前处理(使用双氧水等去除杂质、通过比重分离筛选微塑料)、仪器分析进行微塑料分析。充分的样品前处理对提高后续分许准确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可实现8K高像素观察!兼顾广域观察和高精细分析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AFM)]作为可以在大气中对纳米线进行高分辨率观察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纳米颗粒和软材料等领域。近年来,兼具特殊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材料问世,需要同时对两种结构进行观察。但传统的SPM广域观察存在像素数不足的问题,无法在图像放大时进行高精细分析。本文介绍了使用可实现8K高像素观察的SPM-Nanoa,同时兼顾广域观察和高精细分析的案例。

通过SPM实现压电材料微观区域中极化域的可视化

压电材料具有在外界压力下产生变形,进而产生电压的特性。充分利用该特性,压电材料可作为传感器、蜂鸣器、滤波器,在各种工业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的小型化,需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压电材料的性能。如图1所示,压电材料由均匀自发极化的区域(极化域)组成,这些域的极化方向不同。极化域是决定压电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但是对极化域进行微观尺度的观察并不容易。本文为您介绍使用具有纳米级分辨率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AFM)]捕捉压电材料微观区域中极化域的案例。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