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10:25 提交
"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加工油。可根据金属的种类和需求的特性而适当使用,其主成分包括油剂、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等,具有润滑、耐久、清洁等功能。根据该加工油的残留量,可能导致使用了该材料的产品质量下降。因此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环,对加工油残留值的评价十分重要。总有机碳分析仪TOC-L和固体样品燃烧装置SSM-5000A是能测量固体样品中所含有机物的量的系统。本次,我们准备了金属材质的不锈钢管作为样品,采用TOC-L和SSM-5000A的系统,对不锈钢管表面上的残留油分实施了测量。"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10:22 提交
"孟鲁司特钠作为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药物,被收载于第十七次修订日本药局方中。目前,日本药局方正在以实现与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的国际统一为目标,并且,孟鲁司特钠已经实现了与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之间的统一。日本药局方中收载的试验方法的内容遵循了上述事项,明确记载杂质的结构式和分析时的流速等,为今后的试验方法指明了方向。本稿中使用“Prominence-i”和“Nexera-i MT”,对遵循了第十七次修订日本药局方的孟鲁司特钠进行了系统适用性试验。"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10:18 提交
"近年来,逐渐阐明了肠道内的肠道菌群对宿主的健康维护具有增进效果。肠道菌群给宿主带来的有益影响被认为与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关。1)此类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因此可考虑采用LC-MS进行分析,但LC-MS的流动相中会用到甲酸和乙酸,因此无法对上述有机酸进行检测。相对于此,HPLC的离子排斥模式与柱后反应检测法相结合的方法(柱后缓冲电导法)不会使用甲酸和乙酸作为流动相,因此能够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检测出含有甲酸和乙酸的有机酸。在此,我们对采用有机酸分析系统测定小鼠粪便提取物中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代谢产物的示例进行介绍。"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10:15 提交
"近些年来时常有关于食品中残留的农药导致健康问题的报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在逐年升高。新型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中搭载的火焰光度检测器FPD-2030(图1)对喷嘴形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进一步进化双对焦系统,实现了高级的灵敏度*。由此,能够高灵敏度的分析食品中含有的极微量的有机磷农药。本文对使用FPD-2030进行有机磷农药的高灵敏度分析进行介绍。"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10:12 提交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是易挥发成气体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含甲苯、苯、二氯甲烷等多种物质。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及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排放及检测VOCs的方法。本应用通过联用新型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配置ECD-2010 Exceed)和顶空进样器HS-10,对水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进行了分析。"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10:09 提交
"无机气体和低碳烃的分析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催化剂、电池资源、能源以及环境等领域中。与热导检测器(TCD)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等通用型检测器相比,搭载了新型B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能检测出除氦和氖外的绝大多数化合物,并通过独有的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同时兼备了与传统通用检测器无异的稳定性及更高的灵敏度。本应用使用双柱和dual的新型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对无机气体、低碳烃同时进行高灵敏度分析。"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10:02 提交
复合脂质的磷脂质与糖脂、胆固醇一同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形成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此外,除构成细胞膜外,磷脂质还作为与通过脂质代谢产生能量、转运脂质、信号传导有关脂肪酸的供应源发挥着相关功能。像这样,磷脂质在活体内发挥着多种作用,根据其结构成分的特征性头基因与脂肪酸的组合,其数量可谓相当庞大。在全面分析脂质分子种类的lipidomics领域中,常常会基于磷脂质的m/z、头基因由来的特征性产物离子、各脂肪酸由来的产物离子等信息,利用数据库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以小鼠来源的脑、脾脏、肺、肝脏组织为对象,采用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通过前体离子扫描(PIS)或中性丢失扫描(NLS)进行磷脂质分析。此外在推测候选磷脂时,使用PREMIER Biosoft公司(www.premierbiosoft.com)的SimLipid软件进行了数据库搜索,并基于该结果进行推测。根据4种不同的组织提取物,确认了各组织中的特征性磷脂质成分,并确认了通过SimLipid软件进行的数据库搜索的有效性。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09:59 提交
"药物剂量控制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属于难点。例如治疗范围狭窄或疗效与毒性存在交叉。因此,患者的血药浓度的测定,决定了最佳给药剂量,以及基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分析的个人药物治疗方案。“应用新闻C123”介绍了一款使用全自动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系统CLAM-2000 用于工作流程优化的相关研究。本文使用该全自动前处理-LC/MS/MS 系统,对6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实现快速、同时分析。"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09:56 提交
"溴酸是在净水工艺中使用臭氧净化后副产物。IARC(1999)认为溴酸钾可能会导致人类癌症,将其分类为B2,2004 年被厚生劳动省设置为了水质监测标准项目。将离子色谱- 柱后衍生吸光光度法定为了溴酸盐的标准方法。(2003 年厚生劳动省告示261 号“基于水质标准的部级法令”附表第18 号)2016 年12 月由厚生劳动省实施了与同一方法部分修订案相关的意见征集,在溴酸盐的新检测方法(草案)中提案了质谱分析法作为附表18 的2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
sys_admin 在 星期五, 05/11/2018 - 09:53 提交
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蛋白质类药物,多由来源于真核生物的培养细胞如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合成。出于这个原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众多翻译后修饰。其中,聚糖的修饰除参与蛋白质的功能调节外,根据其结构的不同,有时还会产生抗原性,因此在生物药品质量相关评价方面备受瞩目。但是,聚糖的评价尚存在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尤其是O-结合型聚糖(O-聚糖),很难用酶将其从蛋白质上完全切除,因此,主要采用肼解反应和β消除反应这两种化学切除方法进行聚糖的切除,但上述方法还存在必须改善的问题。肼解反应过程中需要处理一种爆炸性试剂,必须小心注意,所以操作性不强。而β消除技术由于连续的β消除反应会引发使多糖逐步降解的剥皮反应(peeling reaction)。一般来说,在使用β消除反应分析O-聚糖时,加入还原性试剂的还原性β消除技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释放聚糖的同时还原糖链根部,而不引发连续的β消除反应。但由于该方法会完全还原聚糖的根部,无法在切除糖链后用荧光试剂等进行标记,这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此外,由于聚糖自身的离子化效率不高,使用质谱对该方法获得的样品进行分析时,灵敏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对一种可以结合2-AB或PA等荧光标记试剂而不还原聚糖根部的非还原性β消除/荧光标记技术进行了探索,但未能大幅度抑制连续的β消除反应。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