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津电子探针测试日本出土文物蕨手刀

电子探针作为一种无损、微区分析手段,在文物分析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本文利用岛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日本出土的古代蕨手刀中的夹杂物进行了微区分析,背散射电子像显示夹杂物明显由3种相构成,元素面分析对3种相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表征,而定量分析则对3种夹杂物相各元素含量进行了精确定量,测试结果可为研究人员推测蕨手刀原料矿石及古代精炼工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浅间山火山岩的元素面分布特征分析

岩石中所含的矿物记录了岩石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因此,通过详细研究元素的浓度分布,可以了解岩石的受热历史和成因。在这里,使用电子束显微分析仪EPMA™(EPMA-1720HT)对浅间山的火山岩进行了元素面分布特征分析。薄片试样由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系研究科地球行星科学专业理学技术部技术负责人吉田英人先生提供。

无铅焊料中的细小Ag颗粒分析

近年来,在电子工业中,随着电子部件的小型化和无铅焊料的普及,焊接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次结合使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EPMA-8050G)对通过无铅焊料(Sn-3.0Ag-0.5Cu)封装的印刷电路板焊接部分进行分析的示例,为您介绍FE-EPMA所独有的高分辨率X射线图像以及改变加速电压时的微粒子分布差异情况。

晶界扩散法制备烧结钕磁铁的分析

钕磁铁是所有的稀土类磁铁中拥有最强磁性特征的一种磁性材料,自1982年发明以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不仅包括手机的扩音器、笔记本电脑的硬盘,还应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的各种马达以及家电产品如冰箱、空调等。近年来,以节能为目的的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使钕磁铁得到飞速发展,需求不断扩大,并扩展应用到了医疗用MRI等领域。因此,对钕磁铁提出了耐热化、高矫顽力等更高技术的要求,相关研究开发工作正在推进。本文介绍使用岛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TM(EPMA-8050G,以下简称EPMA)对晶界扩散烧结钕磁铁进行分析的事例。

斜长石中的微量元素面分析

岩石中所含的矿物记录了岩石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信息。EPMA可用于研究此类成岩矿物的确切化学组成和元素的二维分布。在这里,使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EPMA-8050G)对云仙火山熔岩中的斜长石进行了元素面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在斜长石边缘发现微细的结构。这些切片样品由东京大学研究院理学研究科-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的理学院技术部技术长吉田英人先生提供。

钛材料分析

钛材料具有耐腐蚀和耐热等机械性能,被应用于从航空航天到消费品的各个领域。可作为通用材料应用于液体燃料箱、飞机发动机和自行车齿轮等,还可作为特殊材料应用于眼镜框、齿列矫正线等。通用材料又细分为三种:耐腐蚀性和耐海水性能优异的、最常见的高纯度工业纯钛(CP钛),添加了微量元素以促进钝化膜形成的、耐腐蚀性优良的耐腐蚀钛合金,以及添加了合金元素以调节可加工性和强度等特性的钛合金。另外,特殊材料大致分为纯度比纯钛高的高纯度钛,以及添加到钛合金中具有独特功能的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合金等功能性钛合金。钛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也被应用于医学领域,现在正在研究开发危害较小的钛合金。本文介绍了使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EPMA-8050G)对医用钛材制成的牙根植入物和具有超弹性特性的齿列矫正线进行分析的示例。

黄铜脱锌腐蚀行为特征的电子探针分析

黄铜脱锌作为一种选择性腐蚀现象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添加一些合金元素可以改善脱锌现象,改善黄铜的耐腐蚀性能。本文使用岛津电子探针 EPMA 测试了某种含 Sn 的黄铜,表征了其脱锌腐蚀行为特征,以及添加的合金元素 Sn 的分布特征及其在提高黄铜耐腐蚀性能方面的作用,即:脱锌腐蚀首先发生在暴露于基体表面的 β 相晶粒,然后通过晶界和相界向基体扩散;1%左右含量的合金元素 Sn 的加入,可以强化晶界和相界,同时 Sn 在脱锌腐蚀过程中向表面膜迁移,也能抑制脱锌腐蚀的进程,提高耐蚀性能。

印刷电路板无铅焊接界面电子探针分析

印刷电路板(PCB)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主要功能是使各种电子零组件形成预定电路的连接,起中继传输的作用,一般都依靠焊料将电子元器件组装到PCB板上。本文利用岛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对某印刷电路板无铅焊接界面及其中的裂纹缺陷进行了分析。

海底多金属铁锰结核的构造及成因

海底多金属结核潜在的经济资源价值及科学意义受到各个国家重点关注。多金属铁锰结核的形态、结构构造、矿物种类和化学成分综合反映了结核的形成环境和生长机制。使用岛津电子探针EPMA对某地海底采集的多金属铁锰结核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和元素面分布特征测试。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该多金属铁锰结核的原始成核物质来源于海底喷发的火山岩碎屑,成核边部具有火山玻璃特征。多金属铁锰结核形成初期为一个长时期的快速生长期,其主要形貌为方向性不明显的花瓣状构造,然后叠加了沿结核生长方向扩展的纹层状形态。结核生长过程中,Mn+Ni+Cu和Fe+Co元素分布具有强烈的负相关,表明了铁锰结核生长速度的交替,反应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

金属硫化物中金矿物颗粒赋存分布的EPMA表征

本文使用岛津电子探针对某卡林型富砷黄铁矿和海底热液金属硫化物富铁闪锌矿中的不可见金颗粒矿物的赋存位置和形态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显示此卡林型金矿试样中发现的金主要为不可见金,以固溶体形式存在于富砷增生环带;而热液硫化物闪锌矿的寄主矿物中金矿物为微量的包体金,经溶蚀作用后被暴露于闪锌矿晶体边界。同时根据查阅的文献,对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及产生机制中的观点和问题进行了总结。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