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id: 
427
产品分类图片: 
https://www.shimadzu.com.cn/an/sites/shimadzu.com.cn.an/files/pim/pim_prod_cate_basic/3793/SPM-8100FM-thumbnail.jpg

岛津电子探针在钕铁硼磁性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钕铁硼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使用岛津电子探针波谱仪的点分析、线分析和面分析功能,对钕铁硼磁性材料微区的基体相微观特征、元素组成及晶界扩散进行了直观地表征,为磁体制备新技术和微观机理的阐述提供数据参考,对生产工艺改进、质量管理和失效分析等全过程,可有效予以科学指导。

岛津电子探针分析铟在黄铜矿中的富集特征

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稀有金属。本文使用岛津电子探针对产于湖南香花岭矿田的脉状锡铅锌矿体中的黄铜矿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铟的富集特征。结果显示,矿体载铟黄铜矿中含量较高,在0.04-0.40%之间,是矿床重要的载铟矿物,此外黄铜矿也含有微量锌(<0.03–0.54),除了闪锌矿包裹体的影响外,铟和锌在黄铜矿中的分布较为均匀。

岛津电子探针分析铟在闪锌矿中的富集特征

铟通常赋存于富锡多金属矿床中,其中闪锌矿是最重要的载铟矿物。电子探针对脉状状锡铅锌矿体和斑岩型锡铅锌矿体的分析表明,脉状锡铅锌矿体闪锌矿In含量为0.02~21.96%,斑岩型锡铅锌矿体闪锌矿In含量为0.02~0.39%。富铟闪锌矿成分分带:核部含铟7~8%,边缘含铟21.96%,可能是华南地区铟含量最高的闪锌矿。

贫锡矽卡岩型矿床中铟富集特征的岛津电子探针分析

铟(In)在高科技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铟通常赋存于富锡矿床中,贫锡矿床中鲜有报道。中南大学团队在华南七宝山铜锌铅矿床中发现了一处富铟贫锡矽卡岩矿产资源,为贫锡环境中铟的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测试结果表明,铟在闪锌矿-黄铁矿中最为丰富,含量最高可达0.1%,铟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铟与锌存在强相关性,但与锡的相关性较弱。矿物共生关系表明,七宝山矿床中闪锌矿形成于晚石英硫化物成矿阶段,而富铟矿体是由贫锡火成岩侵入体浅部侵位所形成。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弹性模量评价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型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通过对纤维素进行解纤处理而得到的直径为几纳米到100纳米的纤维素被称为纤维素纳米纤维(Cellulose Nanofiber:CNF)。CNF不仅重量轻、强度高,还具有高阻气性、吸附性、透明性等出色性能。另外,由于其来源于植物纤维,是一种在生产和废弃时对环境负荷小的材料,因此作为尖端的生物质新材料而备受关注,有望在汽车零部件、电子材料、包装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复合材料需要根据用途对强度、重量等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种类和强度的CNF是非常重要的。但是,CNF的尺寸极小,在开发和制造过程中,存在单纤维强度评价方法难建立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通过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AFM)的弹性模量测试对CNF强度进行了评价。

通过SPM实现金纳米粒子聚集体的光诱导电荷分布的可视化

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构成的复合材料是典型的非均相光触媒,可实现多种光化学转化。例如,金纳米颗粒(AuNP)和二氧化钛(TiO2)的复合材料作为光触媒,因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而被广泛研究。当TiO2吸收与其带隙能量相对应的入射光时,TiO2导带中的激发电子被转移到在其表面固定的AuNP上,从而阻止了TiO2内部的电荷复合。 电荷分布的可视化对于阐明上述现象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可视化还可用于控制组装结构,这对于利用具有电子转移特性的金属蛋白来构建新型功能性生物装置至关重要。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是一种将开尔文法应用于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测量样品的表面形貌,还可以检测其表面电势分布。在本文中,在紫外线照射下进行KPFM测试,实现了固定有AuNP的TiO2复合材料表面的光诱导电荷分布的可视化。

Sn掺杂的C12A7: e-电纳米颗粒的XPS表征

本文对Sn掺杂的C12A7: e-驻极体纳米粒子的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表明在掺杂的C12A7: e-纳米颗粒的表面上,Sn物种主要以Sn4 +的形式存在。通过单Ar+和Ar团簇离子刻蚀研究了元素随深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Sn在表面富集,氩离子刻蚀会将部分Sn4+还原为金属态Sn,Ar团簇离子刻蚀对Sn4+的还原作用要弱于单Ar+刻蚀。刻蚀后元素Ca,Al,O的化学状态和分布没有明显变化。本研究对掺杂的C12A7: e-纳米粒子的化学状态分析提供了新颖的见解。

XPS &UPS&REELs技术联用表征聚合物材料

在常规XPS分析中,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可能会出现测试得到的C 1s谱图相似,较难区分。等离子特征峰(如π-π*跃迁)虽然可提供与材料中的sp2碳杂化相关的信息,但也可能会被其他化学态的碳物种掩盖。本文采用AXIS SUPRA+仪器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及反射电子能量损失谱(REELs)联用技术对不同聚合物材料进行了分析。

岛津电子探针在洛阳王作鼎修复中的应用

电子探针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文物的精确成分分析和元素分布分析。本文利用岛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洛阳出土的王作鼎残片进行了微区定性、定量及元素面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材质为青铜合金,元素面分析结果显示Pb元素具有偏析现象。测试结果可为王作鼎保护修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岛津电子探针测试日本出土文物蕨手刀

电子探针作为一种无损、微区分析手段,在文物分析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本文利用岛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日本出土的古代蕨手刀中的夹杂物进行了微区分析,背散射电子像显示夹杂物明显由3种相构成,元素面分析对3种相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表征,而定量分析则对3种夹杂物相各元素含量进行了精确定量,测试结果可为研究人员推测蕨手刀原料矿石及古代精炼工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