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图片: 
英文名: 
application document

岛津应对邻苯二甲酸酯事件整体解决方案(第二册 白酒)

白酒中塑化剂超标事件是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和毒胶囊之后又一起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再度引发社会对整个白酒行业食品安全的严重担忧。塑化剂,即我们常说的增塑剂,塑化剂是2011年5月台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此后,塑化剂的“阴霾”效应不断扩散,在饮料、方便食品以及药物不断被曝出塑化剂超标后,其杀伤力让很多人谈“塑”色变。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塑化剂,具有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具有稳定性高、容易取得、成本低廉等特性。由于该类化合物是脂溶性的,不以共价键结合而是物理结合于PVC分子上,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可不断地从材料中释出,挥发并迁移至大气、土壤、水域及食品中。随着此类塑化剂的广泛使用,环境遭受的塑化剂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最普遍的一类污染物。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快速测定水产品中兽药残留整体解决方案

水产品因为它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被人们逐步深刻地认识,使得其市场和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消费总量呈大幅增长势头,而且高档水产品的需求量急剧攀升,价格大幅上涨。但是在水产品高速发展的同时,水产品行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欧盟因“氯霉素虾事件”,对我国虾类产品出口提出更严格的检测要求;“鳗鱼恩诺沙星事件”“孔雀石绿事件”对我国的鳗鱼产品出口造成沉重打击;“多宝鱼事件”对国内多宝鱼养殖产业带来几近毁灭性的打击。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当前引起我国水产品质检安全事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药物残留超标。

LCMS-IT-TOF兽药残留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日前,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餐饮知名企业纷纷陷入了“速生鸡”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又再一次把食品安全中兽药残留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同程度的兽药残留,伴随着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长期食用含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在体内逐渐蓄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发生病变,从而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其主要表现为毒性作用、诱导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过敏反应、“三致”作用。

饲料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饲料工业发展飞快。饲料总产量逐年递增,从1990年的3120万吨,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1.62亿吨,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随着我国饲料产业的发展,饲料安全性和饲料品质等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饲料安全不仅是动物食品安全的保证,还会通过动物及动物产品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影响环境的生态平衡。饲料及添加剂掺假、营养成分添加不足等问题不仅降低了饲料的整体质量,影响了饲料行业的形象,更制约了饲料的出口,因此对饲料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十分必要。解决并控制好饲料的质量,对保护人类和环境健康、发展我国饲料行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岛津制备纯化系统应用文集

高效液相色谱是实验室常用的分离分析手段,用于复杂样品中目标组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按照样品分离的目的和规模区分,高效液相色谱分为分析型和制备型。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不仅是要获得样品分离的高效液相色谱图,更为重要的是在分离过程中对样品中的目标组分或目标化学物进行收集,获得达到一定纯度要求的馏分,以备后续研究或生产使用,所以其检测器末端通常会连接馏分收集器,通过样品在色谱柱中分离后经过检测器时的色谱峰信号触发工作,从而对目标组分予以收集。

岛津应对PM2.5空气污染物检测解决方案

PM2.5(PM:Particulate Matter),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发,这些地区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成为大家关注的头条新闻,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PM2.5受到空前关注,将PM2.5纳入国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2年3月,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该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粮油系统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落实粮食法律政策、实施检验把关服务的专业化技术体系,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依托,大力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能力建设工作,对于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滥用物质检测方案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一方面,开发出来的添加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而催生了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为了打击该类非法行为,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根据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更新非法使用物质名单。从2008年12月12日至今,已公布了六批这样的黑名单,包括64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名单。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4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定于6月17日至27日举行主题为“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的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食品安全之役再次打响。

岛津GCMS-TQ8030食品安全应用文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同时在国家监管和媒体曝光的双重作用下,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不断被曝光,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到“镉大米”、“注胶虾”、“染色馒头”,使得人们开始担心吃什么才放心。与此同时,国家针对食品的相关检测也越来越重视。当今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中不仅仅有传统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重金属等相关检测,同时也在食品添加剂的限制使用方法加大了力度。

蜂蜜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经充分酿造而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有滋养、润燥、解毒、美白养颜、润肠通便等非常多的功效。然而,近年来,根据国家及一些省、市对蜂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看,合格率非常低,仅在20%~45%之间。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产品标准非常混乱,尤其是企业标准不规范;二是蜂农、花农未能科学使用药物,致使蜂产品的农残、药残超标;三是掺杂使假现象非常普遍,如一些厂家在蜂蜜中掺入糖浆、增稠剂、调味剂等。

页面